国巨股价今年初自353元起涨,7月3日冲上1310元最高价,却又在1个多月之内大幅修正,至8月17日收盘630元,股价跌势相当惨烈。这段期间,从自设停损、丙种金主断头、再到融资断头,造就一批批「被动难民」。
投资股市有赚有赔,本来应该输赢自负,长线而言,最重要是观察老板性格,看他在什么时间、说什么话、做什么事,配合日后检视绩效,了解行事风格;再配合总经、产业、公司公告数据,更可分析言行是否一致,得到一个大致的轮廓,用来提高长期投资的胜率。
国巨是今年市场上最热门的股票,上半年大涨270%,下半年至8月中又大跌55%,一度身居股后,成交金额经常是台积电的好几倍。从新闻事件到股价走势,愈来愈多问号浮现在股民心头,国巨发生的几件「奇谋」也好,「怪事」也罢,前因后果值得好好想一想。
8月14日在批踢踢上,出现一篇「被动惨户」心得,他在8月13日台股大跌2百多点时,忍痛卖出持有一个多月的国巨,因为把现股换融资来摊平,帐单显示亏损76%、1百多万元,5年来省吃俭用全泡汤。这位股龄10年的网友自认严守纪律,却难逃「陈董一次次信心喊话」,错失了执行停损的时机。
怪事一》董事长露面利多出尽?
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对公司的公开喊话,今年以来有2次。第一次是6月5日股东会,说MLCC(积层陶瓷电容)供给缺口到2019年,并谢绝媒体采访;第二次是8月8日亲自主持法说会,据了解,一般媒体及法人看到通知,早已报名额满,即使管理几十亿元的操盘人,一样被拒门外,心中自然不是滋味。
陈泰铭在法说会上表示「市况比6月股东会更乐观」;对于供需缓解「百思不得其解」;「我对于供需不平衡会持续很久,没有任何怀疑」;「客户缺货缺到不知道怎么办」等等。法说会后,即使法人的报告一致看好,股价却是从742元直线下杀跌破6百元。
以投资心理分析,公布好消息股价却大跌,即使本益比再便宜,也会合理怀疑「有更聪明的大单在出货」,先卖再说是选项之一,但就如同戏院失火,太多聪明人在里面,同一时间行动一致,反而演变成逃生困难的局面。
国巨2017年启动MLCC涨价,2018年股价大涨,但是陈泰铭今年1到5月都没有公开谈论产业市况,也不接受媒体采访,股价从3百多元飙上1200元。奇怪的是,陈泰铭在1月、4月接受专业财经报纸访问,却是以老饕及品味男的形象大谈士东市场美食以及家宴料理,他的好品味无庸置疑,但这些内容实在吊足了投资人的胃口,从行销学的角度似乎很有饥饿行销的fu。
接着,陈泰铭在6月股东会释放利多,7月10日「外部大股东」前妻释股套现120亿元,由几大外资接手,公司随后还启动库藏股宣示护盘;8月法说会又比6月更看好,股价却是连环下杀。三方比对董事长的发言时机、内容、股价走势,事后诸葛回想,在半信半疑中失去戒心、老板看好后加码买进,却又在大跌压力下停损或断头出场的投资人,受伤最为惨重。
陈泰铭艺术眼光极高、又擅长厨艺,艺术品、股票、房地产三头赚,许多人公认他绝顶聪明。
怪事二》董事长、执行长加码成本是市价的5.3%?
陈泰铭股东会传达乐观,前妻接着高价释股,股价一路大跌后,筹码的归宿当然是法说会的焦点。对此,他在法说会感性地回应「前妻只有一个」、「家庭主妇,不会这么厉害抓到最高点」,结论是:都是银行的安排。
接着,他透露执行长张绮雯买了1千多张,他本人在8月份也会增持2千多张股票。一般来说,执行长及经营层增持股票可归为利多,不过,陈泰铭似乎只说了一半,没有提到他们的成本。
事实上,国巨为激励员工,订有员工认股权计画,包括高阶经理人、员工都有权利,认股后闭锁6个月即可出售。虽然董事长陈泰铭是资方,却也是「员工」,原来他身兼「策略投资管理委员会主委」,这个身分让他拥有认股的权利。
根据统计,2017年国巨的员工共认购303张股票,均价45.73元;2018年上半年又认购了1541张,均价58.2元,张绮雯就是在第二季参与认股,资料显示,她在6月份增持1175张,以认股权均价计算的成本为6838万元,但某媒体却以6月市场均价1085元,说她「斥资12.75亿元买股,显示对营运乐观」,完全不正确。
上市柜企业以员工认股权作为奖励很常见,实务上,董事长多具有「员工」身分,以便参与,可认股数一定很多、通常是前3多,这已经是常态。而国巨股价大涨又大跌,投入真金实弹的投资人近期受重伤,当然要比较各类筹码的持有成本,才能分析筹码是否稳固。如果高阶「员工」是低成本认股,有宽广的「护城河」,持股风险与一般投资人大大不一样。
怪事三》前11次库藏股都为股东权益,这次天价库藏股却为员工?
事实上,张绮雯行使认股权买进1千多张国巨,认股价格58.2元,只有6月平均市价1085元的 5.3%,即使国巨股价腰斩,认股价也不到市价的10%,这真的是筹码利多吗?而陈泰铭在7月也增加7321张股票,其中五千多张是股票股利,另外2千多张确定不是从市场买进,应为执行认股权,虽然要缴税,但认股价格和市价天差地远,以这类消息「提振」投资人的士气,听起来感觉怪怪的。
陈泰铭前妻释股进帐120亿元,买方的资金实力应该也很雄厚,照道理,这些大基金比一般人专业,敢买总要赚钱吧?但是,国巨股价此后离1千元愈来愈远,市场流言四起,公司7月17日董事会决议实施库藏股,买回上限是250亿元。
国巨的财务操作很灵活,历经多次减资,这是第13次执行库藏股,目的是「转让股份予员工」,价格区间订在632.8元到1616.8元,在台股历史上,国巨在股价9百元左右宣布库藏股,是极为罕见的高价库藏股,目的要转让给员工;然而,公司为何要高价买股再转让给员工?
如前所述,国巨订有员工认股权计画,目前计画的认股截止日到24年,要发股票给员工,让他们执行认股权即可,6月份的认股价才58.2元,为何要动用公司现金,还以每股600元到1600元来买?对公司未来发展真的有好处吗?还是有什么压力一定要买股票?
更奇怪的是,国巨从2004年第2次,一直到2017年第12次库藏股,这13年间连续执行11次库藏股的目的,都是「维护公司信用及股东权益」,其中执行价格最高的就是第12次的52.2元到109.3元,为何第13次库藏却变成转让给员工?而不再是维护公司信用及股东权益?难道和股价位置高低有关吗?
对此,国巨的发言体系解释,此次库藏股是为了2014年以后进来的员工而设置,他们不能参加2014年提出的员工认股计画,为了吸引人才,才会买库藏股,未来也会以此批买回的均价转让给员工。至8月9日止,国巨共投入24亿元,买回2965张,均价816元,较8月17日收盘价630元高出22%,等库藏股执行完毕,能否以买进均价吸引到2014年以后的新进经理级员工认股,值得观察。
今年5月10日,彭博资讯曾报导,在MSCI全球指数成分股中,自2017年初以来国巨股价飙涨908%,拿下冠军宝座,如果以7月3日最高价1310元计算,2017年以来是涨了2158%,接近22倍,如今股价较高点腰斩,回顾过往种种,并配合日后公司获利成绩单,或可作为投资人宝贵的一课。